首页 碳资讯 尊重和尊敬是不是一个意思(尊重和尊敬的区别)

尊重和尊敬是不是一个意思(尊重和尊敬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敬”和“敬威”谈论得较多,而很少谈论“尊重”。

“尊敬”和“尊重”有什么区别吗?我以为有。

“尊敬”多指下对上,民对官,弱对强,幼对老,徒对师……双方往往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缺乏亦不诉求平等意识;另外还有礼节上的寒暄,属于常识性的雅辞,如“尊敬的某某阁下”等。“尊重”则不同了,对于人,它不取决于“上下”与“高低”,更多的是取决于对方的人格魅力和德性的崇高,尊重和被尊重的双方人格是平等的;对于事物则取决于庄重和严肃的态度,如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等。尊重多是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超越了物质上的关怀,更超越了同情与怜悯,它是一种至尊至善的景仰。

尊重别人首先是承认别人的价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能拿自己做标准,去衡量其他人和其他事物。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任何权力和任何个人,其核心价值是平等。社会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出戏不可或缺的角色,缺了谁都显得不完整。人与人分工有别,轻重不一,但大家的人格是平等的。我们的老祖宗还不大善于使用“平等”这个词,但对平等却有若干极其深刻的表达,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平等和不强加于人的意识,已获得联合国的认同,作为世界格言出现在联合国的建筑物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语录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有点类似西方的《圣经》,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也无论是对待文化关系,或是政治关系,凡是我们处理得当的,盖由于把握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平等原则。这个以“尊重”为核心的待人处事之道,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疆界和民族的藩篱。

尊重别人就要对别人有包容心。包容不是姑息,是一种大度。传统文化中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说,就是赞扬人的包容大度,并认为这是正人君子的一种做人的姿态和境界。包容即是在待人接物中给对方留有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一个转身的空间。包容既是善待别人,也是保护自己,“唇亡齿寒”,谁也不可能在绝境中生存。在人民内部不可以动不动就采取“你死我活”的手段,“有你无我”或“有我无你”都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上策。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人类社会缺了哪一种事物都不成其为社会。尊重的要义就包含了谦让和容忍。十个指头有长有短,要学会欣赏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彼此承认对方存在的合理性,才可能由衷地怀有尊重的心理。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谈到尊重,我以为官对民的尊重、上级对下级的尊重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随便说说或正常情况下表示尊重民意并不怎么难。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某官员某部门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或是对一个人错判了,定性错了,在大环境的压力下,改正是办得到的,但是被定性错了的人尊严受到严重伤害,人格遭受玷污,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向受伤害的人道歉,这是尊重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我们的一些官员和部门,道歉的“金口”何以如此难开!以我的一位友人为例,他曾被错误定性二十多年,从沈阳发配到大西北,历次运动都是重点冲击的对象,人格和尊严遭受的伤害可想而知。可是至今没有一个人一个单位向他道过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道歉”上升到对人格对人的尊严之尊重的高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将大大有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