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资讯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玉龙雪山的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和丽江地区各民族心中的神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北岳庙犹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又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

凌晨四点多,外面一片漆黑,导游喊我们起床,五点二十吃罢早饭。然后匆匆坐上旅游大巴,驱车一个多小时,只为乘上玉龙雪山的第一班缆车。

吃饭时,已经有点儿冷雨,寒风猛吹。大巴车上路时,出现了小雪。到了景区门口,已是漫天风雪,银装素裹,灰蒙蒙白茫茫一片了。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就这样,跟着队伍,上了缆车。就这样,一行迷迷糊糊的队伍又乘着缆车,到了海拔4506米的观景台。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在车上时,导游告诉我们:索道的顶部还有栈道,如果体力不错,还可以再往上走,直到能到达的最高点——海拔4680米处。导游还告诉我们,如果天气晴好,站在主峰,可以看到万道霞光,日照金山。

很可惜,风雪都搅成了一团,什么也没有实现。

不能白来,我在主峰观景区,手持木锨,尽绵薄之力,清理了一条雪道。虽然不宽,虽然大雪依旧在下,也算做了一次义工。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导游曾经告诉我们,云南一天有四季。今日算是领教了。

从主峰下来,在蓝月谷小憩。一洼水,碧绿湛蓝,清澈见底。湖边是原始云杉林,一排排,一片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天晴了,极目远眺,玉龙雪山风起云涌,光芒万丈,晶莹耀眼。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此情此景,恐怕就是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看了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共同执导的《印象·丽江》,也看了黄巧灵导演的《丽江千古情》,两个都是歌舞,一个在室内,一个在露天。平心而论,我还是喜欢《印象·丽江》。

对张艺谋的作品,我看好的是他的大气,宏大的布局,干净的描述,流畅的线条。舞台在那里,雪山在那里,蓝天在那里,微风在那里,阳光在那里,歌声在那里,舞蹈在那里,观众在这里。

《印象·丽江》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共六大部分。整个演出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铿锵汉子,来自16个乡下村庄的普通农民,500多个有着黝黑皮肤的非专业演员,用原生的动作,用质朴的歌声,用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千古情》,动用了太多的高科技。就显得假。故事也不紧凑,除了花里胡哨的设计,无他。

丽江古城,始终是绕不开的地方。这个名字,在没来之前,就在耳朵里面磨成了茧子。

我在前一篇说过,大理的商业气息太浓,铜臭气扑鼻。相对于大理古城,这个丽江更适合居住和游玩。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时期,明朝设“丽江军民府”,清朝设“丽江府”。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我们是在黄昏时分,在丽江的北街(大水车)走进了这座老城。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丽江随记(彩云之南篇)

其实,在我们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还有一个童年的梦。对于小城市、小城镇的人来说,鸡鸣茅舍,炊烟袅袅,篱笆墙,石板桥,织布机和纺车,甚至马鞍牛槽,都会唤起对儿时的回忆;对于一些文人墨客来说,晨钟暮鼓,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抑或一根竹笛、半截玉佩,也会激发他的相思之情。

老城,老物件,不一定多值钱,不一定多高贵。老出来自己的特色,老出来自己的品牌,老出来自己的一枝独秀。就算成功了。

这些年,为什么那些小资,那些想放松的中产逃离大城市来到丽江,不就是看中了这座老城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