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资讯 名词作状语是不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不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不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修饰谓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典例分析翻译格式
①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修饰谓语“蔽”。

②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修饰谓语“事”。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朝廷上;修饰谓语“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向下。分别修饰谓语“食”和“饮”。

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从小路;修饰谓语“至”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分别修饰谓语“辞”和“宿”。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分析: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比一天;修饰谓语“笃”。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
鉴别技法划分句子成分,如发现名词处于谓语中心词之前,而且对谓语中心词有修饰限制的作用,则可断定该名词活用作了状语。

[易误提醒]

古汉语中连动谓语句中的名词作动词容易误为名词作状语,应予以足够重视。

如:“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为连动谓语句,“入”“前”“为”是同一陈述对象发出连续的动作行为,是连动的谓语。其中“前”位于动词“为”之前,很容易被认为是状语,而实际上“前”之意为“上前”,是名词用作动词,与“入”“为”共同陈述主语“若(你)”。

[即时体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名词的用法和意义。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2)下临无地(《滕王阁序》)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5)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闻舟中夜弹琵琶者(《琵琶行》)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8)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

参考答案:(1)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上 (2)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下 (3)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4)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 (5)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 (6)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7)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

(8)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东边

4.翻译下面语段中的画线部分,并注意其中加点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用法。

醉人击虎

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

译文:

解析:“夜”是名词做状语,译为“在夜里”,“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类”是“种类”的意思,“逸去”是“逃离”的意思。

参考答案:有个人在夜里从外面回来,见到有一个东西蹲在他家门口,他把(它)当作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棍棒击打它,(它)就逃跑了。

参考译文:

有人说老虎不直接吃喝醉的人,它一定要坐在那儿守着他,来等他醒了(再吃他)。(实际上)不是等他醒酒,而是等他(知道)害怕。有个人在夜里从外面回来,见到有一个东西蹲在他家门口,他把(它)当作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棍棒击打它,(它)就逃跑了。(那人)追到山下月光明亮处,才发现原来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而是他的气势超过了老虎。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