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中和 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助力山西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助力山西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山西必须坚定扛起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任,在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进程中,突出山西作为,展现山西担当。

长期以来,山西产业结构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2020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国第2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位于中部六省末位。到2035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山西GDP增速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203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也倒逼山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能源既是山西的支柱产业,又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在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进程中,在“双碳”背景下,我们既要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深入推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以“减”“优”“绿”为主线,推进煤炭安全清洁生产和高效智能供给,提高煤炭供给体系质量,着力构建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体系。一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稳步推进全省煤炭减量生产。有序推动新增产能与化解过剩产能衔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供应保障能力;二是推进煤矿绿色智能化开采,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矿井。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标准和模式。深化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的深度融合,以5G通信、先进控制技术为牵引推进智能煤矿建设,全面推进5G智慧矿山建设,搭建井下5G专网,实现矿井无人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用科技手段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和减员增效。积极发展经济可行的碳捕集与封存(CCS)、充填式开采、矸石返井、保水开采、无煤柱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低碳开采技术;三是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煤炭由用能向用材转变。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和共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积极探索“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推进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增加煤炭附加值。

二、推动传统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电力供给体系,在稳步发展传统煤电、保障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逐步转变电力供给结构。一是有序发展传统煤电。除服从国家电力跨区域配置需求外,原则上不再规划建设新的煤电项目。有序推进已核准和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建设。加快30万千瓦以下小煤电机组淘汰退出,有序退出服役期满煤电项目;二是全面实施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推动煤电领域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支持煤电企业开展煤电富氧燃烧和燃烧后碳捕集、利用项目示范,开展煤电碳减排改造工作;三是加快提升电力外送能力。积极解决外送通道利用率不高、整体输电能力不强、配套电源发展不足、煤电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努力提高电力外送的经济性。充分发挥“三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能力,提升晋电外送能力,扩大晋电外送规模,积极满足京津冀和东中部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发挥山西清洁能源优势,将我省建设成为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支撑地和辐射中东部地区能源枢纽,实现山西能源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三、大力发展光伏、风电、天然气及氢能产业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电力消费的增量主体,要顺应未来能源变革趋势,强化比较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储能技术应用。一是依托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加快建设风光发电基地,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扩大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规模,逐步提升新能源发电对煤电的替代比例,加快解决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消纳问题;二是加快储能技术应用和储能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结合电网调峰需求,组织实施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示范项目。建设“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破解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和弃风弃光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结合我省电动汽车等用户侧负荷资源和新能源发展趋势,探索构建“源(新能源)-网-荷(电动汽车)-储(蓄电池)”协同运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开展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三是加快突破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瓶颈和解决市场消纳问题,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为提高天然气在我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供有力资源保障。促进煤矿瓦斯综合利用,重点加强煤矿乏风瓦斯利用技术、低浓瓦斯直燃技术推广应用;四是发挥成本优势,尤其是焦炉煤气等氢能资源丰富,风光发电成本相对较低,以绿氢为导向布局和发展氢能产业,要积极布局氢能基础设施,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多渠道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加快推广先进电解水制氢、焦炉煤气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成本清洁制氢技术,健全氢能产业政策体系。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的基础产业,加快发展氢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制造产业,建设国内较为完整的氢能全产业链集聚区。

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推动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前瞻布局和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从产业结构上推动山西省低碳、降碳,全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聚焦“六新”突破,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经济增长新引擎。推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大数据、信创、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碳生产力;二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赋能产业低碳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前瞻性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打造全省产业发展新引擎、新动能;三是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推动钢铁、化工、焦化、水泥、有色等传统高耗能行业加快低碳发展、转型升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