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资讯 顶针修辞的表达效果介绍(盘点诗词创作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顶针修辞的表达效果介绍(盘点诗词创作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在分析阅读和写作中,许多同学分不清“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和大家一起学习:

第一节 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我们通称为修辞手法。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如宋代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的“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中的“帆”,诗人用来代指整个船。 还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划船工具。这里用樯橹代指战船。

(3)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句中的“管”是指箫和笛之类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和“危楼高百尺等”。再如苏轼的诗《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此诗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清代纳兰性德《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这首词的四字句基本都是对偶。很好的利用《沁园春》这个词牌对偶句的特点,语言简练,意义集中含蓄。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宋代姜夔《齐天乐.咏蟋蟀》: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幽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咏物词讲究形神兼备。该词以蟋蟀的鸣叫声为线索,这凄苦的声调将词人、思妇、帝王等不同的忧心事串连在一起,巧妙地融合于一篇,抒发了词人深切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这首词看似咏物,实则抒情,通过写听蟋蟀鸣声,运用拟人手法别开生面,用空间的不断转换和人事的广泛触发,层层夹写,步步烘托,达到一种凄迷深远的艺术造境。

6、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开头设问,将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可承上启下。结尾设问,能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元代词人元好问的《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7、 顶针:顶针又名顶真、联珠、蝉联,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相当于我们玩的接龙。非常形象的是做针线的顶针,下一句首接上句的尾。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顶针。 顶针的作用是: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强调所表达的内容。为了突出。顶针格由于词语间上递下接,结构严谨,便于揭示事物间严密透彻的本质;便于抒发气势贯通的感情。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酣畅淋漓地突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使说理环环相扣。

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再如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用顶针格能把贯穿的情感一下发泄出来。

8、起兴:“起”就是开头,“兴”先言他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 它一般用在诗词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粘连上下文关系等作用。运用起兴手法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这种手法是“借物托起,因物联想,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但所“兴”之事物,必须要与所咏之事情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毫无关联。

例刘翰《清平乐》:凄凄芳草,怨得王孙老。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 玉箫吹落梅花,晓烟犹透轻纱。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借芳草起兴,引出相思。 在这里与所说的事物虽没有明显相似、相关的关系,但却隐有某种联系,这是起兴最一般的用法。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我们再重点介绍一个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9、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写古诗词时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置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而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贴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