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中和 碳金融产品怎么样(金融机构面对碳金融业务的挑战)

碳金融产品怎么样(金融机构面对碳金融业务的挑战)

在碳中和目标下,金融机构正在备战碳金融产品。

近日,全市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首单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等碳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显示金融机构正在全力备战碳金融业务。

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下降,但活跃度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有153个主体发行了218只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金额2221.61亿元,同比下降24.0%,发行主体与发行数量则分别同比上升2.0%和8.5%。

机构对绿色债券颇为乐观。穆迪预计2021年全球可持续债券发行额将达到创纪录的650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

机构备战碳金融

近日,珠海港控股集团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债权融资计划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由兴业银行发行,是全市场首单碳中和并购债权融资计划。该笔融资计划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7年,通过并购模式整合项目资源,支持风电项目建设。

稍早前,兴业银行主承销的江苏省国信集团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权益出资型中期票据落地,为市场首单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该笔债券主体与债项评级均为AAA级,发行规模7亿元,期限三年。福建省首单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兴业信托· 利丰A016碳权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于近期发行,该信托计划的信托资金通过受让碳排放权收益权的形式,将福建省碳排放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价格作为标的信托财产估价标准,向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支持。截至2020年12月末,兴业银行累计为29829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1558亿元,较年初增长1351亿元。同时,该行在碳金融领域,并与7个碳交易国家级试点地区达成合作。

此前,招行发行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鲁能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10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4.10%。为2021年全国首单清洁能源绿色中期票据,注册额度30亿元,面向合格投资者分期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该公司绿色能源产业项目。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在碳中和目标下,金融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据有关机构估算,未来三十年内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绿色低碳投资的规模在百万亿元以上。

绿色债券发行活跃度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有153个主体发行了218只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金额2,221.61亿元,同比下降24.0%,发行主体与发行数量则分别同比上升2.0%和8.5%。

2020年,生态环保主题金融债券亦陆续发行。国开行发行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低碳运输等绿色项目。建设银行发行的中资银行绿色债券首次在纳斯达克迪拜交易所上市,获得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颁发的气候债券发行前认证。中国银行在境外定价发行中资及全球商业机构首支双币种蓝色债券,蓝色债券是一种将募集资金用于可持续型海洋经济(又称“蓝色经济”)项目的绿色债券,本次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海洋相关污水处理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

全球ESG发债或大增

2月8日,穆迪发布报告称,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 (合称“可持续债券”) 发行额将达到创纪录的6500亿美元,较2020年的4910亿美元增长32%。其中,预计2021年绿债发行额达3750亿美元,社会责任债券发行额1500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1250亿美元。预计随着经济持续反弹,以及发行人越来越多地为环境友好项目寻求融资,今年全球绿债发行额将大幅增长39%。

基于此预测,2021年可持续债券在全球债券发行总额中可能会占8%-10%,而2020年该比例为5.5%。但随着疫情相关融资开始退潮,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额增长将放缓。预计社会责任债券发行额在2020年增长7倍后,2021年将增长6%,而可持续发展债券发行额在2020年翻番后2021年将增长58%。

穆迪表示,2021年可持续金融发展在某些重要领域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债券和转型金融。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债券增长潜力强劲,因为其令发行人能够保有一般企业用途借款的灵活性,同时又有可能吸引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投资者。随着相关标准的推进,企业将寻求通过限定募集资金用途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的债券为其碳转型计划融资。但众多行业需完成可信的转型目标定义仍构成市场快速增长面临的障碍。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增强,并将经济复苏计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政府政策在未来一年将进一步支持可持续债务市场的增长和发展。欧洲将继续在欧洲绿色新政 (EU Green Deal) 执行和制定可持续金融分类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拜登政府政策也将利于美国的可持续金融和投资。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同样预示中国的可持续债务发行额将恢复增长。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