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中和 “碳中和”号角吹响 能源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碳中和”号角吹响 能源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碳中和大势汹涌澎湃。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步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

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打造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企业需要共同直面的问题。

“双碳”潮流

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表示:“现在讲到能源就离不开‘碳’,其是目前能源问题的焦点和重心。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且可能会形成加速之势。从此意义上讲,主动加入到碳中和的潮流中,是我们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所在。”

潘家华讲道,经济社会运行需要的其实是能源服务,我们所说的“碳”也是在消费化石能源过程中伴生的。如果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脱碳,我们就会不再与“碳”有关,就可以实现“零碳”的能源消费和供给。

对于如何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龙源电力董事长李忠军表示,应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电能替代,还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能源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

新奥能源总裁张宇迎指出,新奥作为能源产业的一员,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基于国家导向和产业实践,对如何更高质量实现能源发展转型作了一系列思考。他认为,要构建以需求侧牵引的减碳机制,增强能源转型的内生动力;采用泛能理念,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数智技术为核心,支撑能源产业现代化升级。

在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看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将会与每个企业息息相关。未来,所有企业都首先将会是一个能源企业,“或生产、或使用、或交易、或经营、或投资能源”。同时,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所有企业会将“碳”指标作为除经营业绩之外的一个重要经营指标,它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命运。

钱晶举例称,如果是一个出口型企业,并且是一个高耗能的出口企业,它会在所在国面临高碳税。如果是一个上市企业,它会影响你在资本市场的偏好度,在投融资上受到阻碍。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双碳”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目标,需要企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去重视。

对于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多家能源环保企业也在各自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表示:“‘双碳’是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其带动的机遇是全面性的,推动用能技术的革新,从而带动行业的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历史上每一轮的能源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工业革命,我觉得要进入一次爆发期。”

“全球能源企业都在重构PMF(Product Market Fit,指市场和产品的匹配度),去碳化、重硅化、数字化是未来全球能源企业的机遇所在。”能链合伙人杜伟表示,“能链着力打造‘两网一链’——团油、快电两张数字化能源补给网络和能链物流一条数字化能源供应链,不断贴近市场需求,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光伏治沙模式应该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亿利集团副总裁赵晋灵表示,一是在沙漠植树造林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森林固碳,二是光伏板在沙漠上可以遮荫,减少蒸发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光伏发电又是绿色的能源,可以减少传统的化石能源的燃烧和排放,在减碳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作用。

光储发力

“实现‘零碳’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提高能效,如提高燃煤锅炉能效、汽车燃油效率和建筑节能标准等;一条是颠覆性的转型,如风电、光电和水电等彻底同‘碳’无关的技术。”潘家华表示。

潘家华讲道,我国水电的占比在17%~18%左右,风光占比合计仅10%左右,而德国零碳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了46%,且很稳定。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低至0.1元/度,加上土地等各种成本后在0.15~0.2元/度。虽然还存在间歇性等问题,不过成本方面与煤电相比已体现出优势。

“未来可再生能源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光伏可能会占到整个能源电力的30%~40%,甚至更高。”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总裁陈星宇说道。

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霍焱透露,隆基股份曾经预计,到2030年光伏每年全球新装机容量会增加到1000GW,很多人觉得激进。现在站在碳中和的视角倒推,到2030年每年1000GW是不足的,只有每年1000~1500GW连续安装30年才能匹配碳中和目标的需要。

过去10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这也是光伏市场实现爆发增长的前提条件之一。基于此,隆基股份也曾提出“一毛钱一度电”的口号,推动光伏产品更经济、亲民。

霍焱指出,如今光伏在中国很多地区的发电成本已经降至约一毛钱一度电。在中国及全球很多地方,光伏已经大跨步实现了平价上网。不过,由于非技术成本过高,后续还要进一步降低该部分的成本空间。

氢能蓄势

未来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氢能被寄予厚望。碳中和愿景目标的提出,同样为其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协鑫氢能事业部执行总裁、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振声表示,协鑫已在部署“蓝绿同行”的氢能发展,未来2~3年时间里,协鑫计划在国内形成100万吨“绿氢+蓝氢”的供给。

“目前,协鑫推动光伏发电从高价走向平价,从平价走向低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可实现全周期内的零碳排放,实现真正的绿氢生产。随着我们在光伏上的优势逐步显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信心向更低的一块钱每标方的水平进行突破。”周振声说道。

美锦能源氢能事业部部长吴浩也讲到,目前氢能产业的装备制造成本较传统能源高很多,这是整个产业参与者需要共同努力的地方,要尽量把成本降下来。美锦能源在不断投资和扩张,逐步打造了一个大的产业平台,从上游的氢气供应、中游的装备制造和下游的运行,为后期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潘家华指出,化石能源依旧是我们能源系统的主体,所以转型过程中会存在巨大的惯性。因此,发生改变所需的推动力量会很大,改变的速度也会较慢,这也决定了碳中和转型的艰巨性、波动性和长期性。

“碳中和会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短则20年、长则50年。我们需要‘只争朝夕’地去努力,但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实现,且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统筹谋划。”潘家华表示,在向零碳转型过程中遇到各种磕磕绊绊很正常,需要注意过程中隐含的跃进风险、金融债务风险、高碳锁定风险和国际市场风险。

潘家华认为,发达国家的碳达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经过很长的高位平台期后逐渐实现的。所以,我国在进行颠覆性的能源转型过程中,方向应该明确一致,但也要意识到各个行业和地区存在的差异,没必要“齐步走”,而要由企业来自主调节。碳中和具有长期性,自然会转变为企业对市场的一种理性预期。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