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排放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全球变暖已被认为是不争的事实,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由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可能对人类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前各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中国CO2排放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家 (顾朝林等,2009)。但是目前国际上主要是通过国内温室气体减排来控制全球碳排放,由于发达国家主要是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因此这一现行政策很可能收效甚微或者无效。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在本国通过发展更多的服务业和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来满足国内的消费,从实质上来讲,导致发达国家将自身碳排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并没有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可能最终结果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减反增。

在隐含能、隐含碳排放测算的研究上,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采用投入产出法。Glen P. Peters 和 Edgar G. Hertwich运用投入产出法,使用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的数据,计算了2001年87个国家贸易中的隐含碳,研究表明在全球贸易中隐含着超过5.3 Gt的CO2(Glen P. Peters Edgar G. Hertwich,2008)。L.Weber 和 H. Scott Matthews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美国与最大的7个贸易国1994-2007年的之间的贸易结构,结果表明美国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进口了大量隐含CO2、SO2、和NOX等温室气体,其中隐含CO2进口量从1997年的0.5-0.8Gt增加到2004年的0.8-1.8Gt(L.Weber H. Scott Matthews, 2007)。在分析能源消费或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方面,Ang B W.运用新提出的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分解法,对中国工业部门消费能源而排放的CO2进行了研究,其结论表明,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变化对1985-1990年该部门CO2排放产生了比较大的正向效应,而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变化则对CO2排放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Ang B W.,1998)。

国内学者在隐含能排放的研究上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仍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陈迎、潘家华、谢来辉应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2002-2006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是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大国,2006年内涵能源净出口约为6.3亿吨标煤,比2002年增长162%(陈迎、潘家华、谢来辉,2008)。魏本勇等研究表明2002年中国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净出口的碳排放介于22.60-168.14 Mt,占国内总排放的2.03%-15.09%。约67%的总出口碳排放来自11个部门,超过50%的总进口碳排放主要来自5个部门(魏本勇等,2009)。

但是上述研究,在计算隐含能、隐含碳排放数量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首先,在计算国内各种能源碳排放量时,使用转化后单位标准煤的排放量来代替。第二,在计算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时,大多数学者忽略了进口中间产品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而对于中国出口贸易,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如果把生产出口品所需要的中间产品都当成是国内生产,并利用国内的排放系数来计算这些产品隐含碳的话,计算结果可能会高估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第三,在计算进口贸易产品中隐含能时,由于数据获得的困难,很多学者采用某一个代表的国家,例如美国(Shui B, Harriss R C.,2006)、日本(齐晔,2008)的完全碳排放系数作为中国的进口完全排放系数。虽然选取的国家是目前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是由于不同国家能源技术水平不同,采用代表国家的完全能源排放系数计算仍然会使计算结果存在误差。

本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力求准确测算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分解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减排要求”对外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外贸规模和结构、能源结构等视角为缓解减排压力提供有利依据和指导。

2、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具体数量时首先是各部门能源消耗分解为各种化石能源(主要有8种)消耗量,以此来计算部门碳排放总量;其次,计算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时考虑到中国加工贸易中进口中间产品的影响,使用扣除这一部分后实际使用的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计算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第三,计算进口贸易隐含碳数量时,通过选取中国前10大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的能源技术消耗水平,再加权考虑中国从各个国家的进口份额来获得进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系数。第四,本文对于部门的划分主要是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7部门的划分方式,数据的获得相对更加简洁、准确。

二、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

1、投入产出法

根据全国投入产出的平衡关系,可以建立按行业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机械设备制造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8化学工业的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始终排在各部门前列,与此同时这三个部门的进出口总量同样占到了2007年进出口总额的61.41%,同时三部门隐含碳净出口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出口总量的69.1%。因此,减少这三部门出口隐含碳的含量对于减少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通过上面结构分解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技术)效应对各部门出口隐含碳排放增加的影响如何,但汇总后总体而言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技术)效应具有负向作用。

第四,强度(技术)效应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在2002-2005年和2005-2007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05-2007年除了部门3外,强度(技术)效应对本部门出口隐含碳排放有负向作用,而在2002-2005年时有11个部门由于强度(技术)效应的影响导致本部门出口隐含碳排放减少,另外6个部门出口隐含碳由于强度(技术)效应而导致出口隐含碳增加”。这就说明2005-2007年间中国出口部门无论在能源利用还是中间投入技术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2、政策含义

(1)适度增加进口

“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中国外贸的发展路径与目标: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与此同时,截至到2011年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目前已经超过3.2万亿美元大关,是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3倍。巨额的外贸顺差导致了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大量外汇储备更是给管理者带来了棘手的管理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适当扩大进口不但可以适当的减少贸易顺差,平衡外贸基本情况,同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要求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中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和相关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全球环境角度看,中国从国外进口产品相当于间接的减少全球碳污染,为全球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2)根据碳排放量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和措施

11机械设备制造业、10金属产品制造业、8化学工业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部门,维持其产品的出口是必要的,关键是要促进此类产品的换代升级,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要进行必要的限制。

(3)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由于国家贸易碳排放的变化,不仅受进出口规模、进出口结构的影响,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明显, 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是依靠“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部门10金属产品制造业、11机械设备制造业、8化学工业,这些部门出口的产品主包括矿物燃料、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以及一般的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 均属于低端的加工产业链条中环境污染密集型、能源耗费密集型的产业。耗费了过多的能源和原材料,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考虑到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及能源结构特点,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重点,除要适当控制出口规模外,尤其是对高能耗、高碳排和资源类部门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在此基础上更要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部门能耗强度,从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减少碳污染。

(4)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费仍然主要以煤炭为主,由于受能源赋存条件以及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很难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改善的中长期目标仍然应该是积极增加油气进口,加快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国有着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但目前成本和技术问题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国家应该在税收、贷款等政策上大力扶植。此外,在当前情况下积极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减少碳排放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