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碳达峰 绿建规模领跑全国,上海建筑节能降碳有了新要求

绿建规模领跑全国,上海建筑节能降碳有了新要求

11月3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文件指出,至2025年,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控制在4500万吨左右;“十四五”期间,将落实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5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

承诺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上海,“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实现绿色建筑方面开足了马力。

绿建规模领跑全国,上海建筑节能降碳有了新要求

绿建规模领跑全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已领跑全国。表现尤为抢眼的是装配式建筑。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2020年度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统计工作的通知》,202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平均为54.6%。

其中,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91.7%,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市为40.2%,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和海南省均超30%。

近年来,上海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也屡创新高。《规划》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市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数达到874项,建筑面积合计8051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超过80%。

其中,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和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均属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建筑的绿色实践提供了样板。

“当前,上海市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并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规模已达到2.33亿平方米,处全国领先水平。在2020年全国绿色创新示范项目中,上海获奖项目约占全国六分之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范宏武说。

建筑节能降碳持续承压

范宏武同时坦言,尽管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迅猛,但要兑现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目标,仍面临多重压力。

一方面,现阶段为上海市建筑快速增长期,建筑面积持续攀升前提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仍会进一步增加。

根据《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上海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2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798.60万平方米,增长5.7%;与此同时,《2021年3季度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显示,仅2021年1—9月,上海建筑业总产值就达到6333.0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达到14.8%。

“建筑面积的不断攀升、建筑业总产值的持续增长,促使建筑能耗基数不断加大,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民用建筑面积将从此时的11亿平方米增长到15亿平方米。届时,上海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将进一步承压。”范宏武说。

另一方面,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天气频发,建筑供冷、供热需求同步攀升,这无疑对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推进产生一定阻力。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室外温度为4-9摄氏度时,建筑采暖系统开启率为90%以上,而当室外温度为13-18摄氏度时,开启率最低为3%;当室外温度为31-35摄氏度时,建筑制冷系统开启率为90%以上,而当室外温度为24-28摄氏度时,开启率最低为1%。

“与其他北方建筑节能方式不同,上海市建筑节能需冬夏并重,既要重视夏季用冷能耗,又要控制冬季供热能耗,所以建筑室外温度的不稳定,易导致建筑冷、热系统开启率有较大的差别,无疑为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施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能供热专委会主任张斌表示。

可再生能源应用升温

根据上述《规划》,截至2020年12月,上海市“十三五”期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约1713万平方米,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应用技术、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技术和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等。

“上海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走在全国前列,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应用势必将成为未来上海建筑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范宏武说。

记者了解到,于2019年2月发布的《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已经明确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补贴标准。文件规定,符合该市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的项目,采用太阳能光热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积补贴45元;采用浅层地热能的,每平方米受益面积补贴55元。

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建立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核算管理体系;2022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全部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并建立配套的设计与验收管理体系;加快部署“光伏+”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2022年起,上海新建政府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应不低于50%;并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项目创新示范,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探索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

针对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广目前面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产品能效差等问题,范宏武建议,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 就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形式,结合建筑所在区域环境,勘察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以及确定合理利用形式;与此同时,要增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耦合作用,同一建筑可应用多种可再生能源,以达到互补目的,弥补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短板,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87172970@qq.com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